来源:人社通 发布人:学林网 发稿日期:2023-11-11
简单梳理一下城镇职工(含灵活就业)养老保险的缴费和待遇计算办法。
01.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算法
目前,我国多数地区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率都是24%(单位16%+个人8%)。
单位缴费=单位工资总额×16%
个人缴费=本人工资基数×8%
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费率一般为20%(8%计入个人账户),可选择社会平均工资的60%、100%、300%等各种档位作为缴费基数:
缴费金额=社会平均工资×档位×20%
计入个人账户=社会平均工资×档位×8%
02.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算法
城镇职工(含灵活就业)养老保险待遇计算的主要原则是“多缴多得,长缴多得”,1996年之后参保的“新人”,退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、个人账户养老金2部分组成。
1、每月基础养老金=
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×(1+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)÷2×缴费年限×1%
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,可理解为历年缴费档位的平均值。
2、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=
个人账户储存额÷计发月数(50岁退休按195个月;55岁退休按170个月;60岁退休按139个月)
这个“计发月数”只是用来计算退休当年的养老金,与实际发放月数无关,实际会终身发放。
简单地说:
您的养老金将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增长,与您的缴费年限基本成正比,与您的缴费基数(档位)也有关系……
那么,15年或30年后,我们每个月能领多少钱?我们要活到多少岁,才能把交的钱全部领回来?按哪个档位(基数)缴费最划算?
由于缴费金额、待遇金额都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同步增长,养老金测算的主要难点,在于社会平均工资的不确定性。
即使按照某个预期增长率,精确计算出30年后每月领取2万元,您也不知道这2万元会有怎样的购买力,您还需要反算30年后的2万元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多少元(现值)…
有没有更简单的估算方法呢?
我们假定:社会平均工资、社保缴费基数、社保待遇基数三者同步增长,均匀增长。这样,我们可以将缴费基数和待遇基数的增长相互抵消,按照不增长的“现值”来进行计算。这样的算法就比较简单,易于理解。
开始计算了:
下面,假设社会平均工资为每月6000元(各地区实际情况有差异),按照灵活就业人员20%的费率,分别计算60%、100%、300%等不同档位缴费15年和30的缴费成本、预期待遇和预期回报率。
前文已经梳理了缴费和待遇的基本算法,这里就不再罗列具体算式了,直接将计算结果呈现给大家。
说明:
每年缴费=社会平均工资6000×缴费档位60%×费率20%×12个月
预期寿命: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数据
预期领取年限=预期寿命-退休年龄
终身养老金合计=每月养老金合计×12月×预期领取年限
回本时间(年)=累计缴费÷每年领取的养老金
缴费回报率=终身养老金合计÷累计缴费
参保人的缴费年限、缴费档位,都会影响退休养老金。那么,缴费年限和缴费档位,到底哪个更重要呢?同样多的钱,用于增加缴费年限,或者用于提高缴费档位,哪个更划算呢?请看以下对比:
对比发现:增加缴费年限,比提高缴费档位,预期回报率高得多!
所以,灵活就业人员缴费,如果资金有限,性价比更高的做法,应该是降低缴费档位,延长缴费年限。这样算出来的养老金更高,而且等退休之后,逐年增长养老金的时候,缴费年限更长,养老金增长也更快。
计算结论:
1、按照最低标准,尽量多缴一些年数,是性价比最优方案;
2、按照目前的养老金算法,因提高缴费档位而增加的缴费支出,也能获得不错的预期回报,女职工的超额回报尤为显著。与个人储蓄养老或购买商业保险相比,把钱用于提高社保缴费档位是更优选择。
另外说明:
这里计算出来的养老金,只是退休当年的养老金,基本算法全国统一。
退休之后,一般每年都会调整涨一次养老金。国家人社部划定全国统一的人均增长率指标(2022年增长4%,2023年增长3.8%),各省市在指标范围内,自行制定调整办法,一般会体现“普惠增长、多缴多得、长缴多得、高龄倾斜”等原则。
12月26日-12月26日
12月11日-12月11日
12月05日-12月05日